第五百三十章 谈兵-《铁血残明》
第(2/3)页
庞雨道了谢,这短暂的交流之后,他对杨嗣昌的印象大好。这是庞雨之前就跟沈迅提过的要求,杨嗣昌显然也放在心上,但他对庞雨肯定也是希望有所回报的。
以前孙传庭写文书的时候庞雨也看过,经常称呼杨嗣昌为本兵,不过杨嗣昌的职务其实不是兵部尚书,而是礼部尚书。
这个礼部尚书也不是到礼部就任,而是一个代表级别的虚职,因为朝廷地位名义上以礼部第一,然后以礼部尚书的虚职任大学士入阁,再以大学士管兵部事,这样他绕了一个圈,在礼部尚书的职位上做兵部尚书的工作,听起来有点怪异,但目的就是任内阁大学士,地位比其他尚书高出一截,兵部的事务优先级就会相应提高。
刚入京的时候,杨嗣昌就颇得崇祯看重,对他的战略也鼎力支持,但在招抚流寇问题上皇帝突然改变主意,杨嗣昌的政策推进不下去,对东虏开边贸的问题上双方更是僵持不下,关系不如开初那般融洽。但是总体来说,杨嗣昌管兵部的这两年里面,形势是在好转的,皇帝对他不如以前亲近,但仍然可算作信任有加,在清军入边之前,很多京官是把他当做首辅的,
清军入边之后官军无所作为,宣大还大败,按说管兵部的杨嗣昌责任最大,但皇帝的怒火主要还是对执行的人,杨嗣昌多次请罪,皇帝对他的处罚仍很轻微,在对待孙传庭的问题上,更与杨嗣昌站在同一战线。
京师传来的消息显示,杨嗣昌仍然会继续主持兵部,而庞雨多次立下大功,回去肯定会升总兵,安庆开镇也有可能,兵部就是他对口的上级。
杨嗣昌在通州召见庞雨,对庞雨而言颇为重要,这样的当面交流机会难得,可以更好的把握朝廷战略,特别是如何平衡流寇和东虏两条战线,也能向杨嗣昌提出自己的意见。
沈迅在旁边道,“襄阳最新来的塘报,安庆步骑攻打房县曹操、混十万,败敌两阵斩首千余,余贼往西溃散,湖广抚标家丁并庞将军家丁一部,在南阳败西营老营一股,八贼苗头仍往东去,此番八贼复叛,幸得湖广抚标和安庆兵马有备,两路流贼败绩,逃窜之中为害尚不烈。”
杨嗣昌接着道,“流寇一向易败而难灭,英霍山中还有十余股,八贼定是往那里去了,此地三省交界最是不易追剿,安庆便在隔邻,庞将军对此地有何预备?”
庞雨见杨嗣昌没有虚话,便直接说道,“报杨大人知道,英霍山中可避官兵,但里面并不出粮食,群贼还是要出山抢粮,因为安庆兵马强壮,他们一向往河南、湖广出没,只是这片山区绵延数百里,出山便是不同辖区,传递消息不易,群贼便可以乘隙而入。下官以为增兵只是一面,安庆兵马强壮,但归属应天辖区,便是去六安州也是入了凤督的信地,过了黄梅就是湖广信地,上官担心惹出事端,不许越界追剿,这样是剿不完的,下官请兵部准许安庆兵马便宜行事,至少可入周边沿山沿江一带追剿,若是安庆能开镇,单独建游兵、援兵各一营,专事英霍山区追剿,复据英山、霍山县城,不许贼在山中流窜,如此有望平息。”
庞雨之前已经跟沈迅说过安庆营的计划,控制英霍山区对剿寇很重要,但在朝廷兵制中,庞雨能管的只有奇兵营,其余什么新勇、铜标、水营都不是他的手下,山敌营和乡兵就更不用说了,所以庞雨只能打着游兵援兵的名义,乘机要兵要饷,但大体计划是相同的。
作为十面张网的提出者,杨嗣昌对中原地区军事地理十分熟悉,对安庆的重要性很清楚,但庞雨打听安庆开镇的可能,他并未答复。
杨嗣昌对旁边的沈迅点点头,沈迅在桌案上展开一幅地图,却变成了北方地区,似乎杨嗣昌对平寇并不十分迫切。
沈迅对庞雨道,“蒙古各部臣服,九边皆是他可入寇之处,去岁皮岛陷落,东江分崩离析,朝鲜亦臣服东虏,建奴两翼牵制尽去,是以今岁入边持续半年之久,荼毒之惨远超以往。庞将军此番对阵东虏两战胜绩,又立下斩将奇功,未知对复辽有何见解。”
庞雨看着地图,大明朝的战略形势确实十分被动,之前的西面有察哈尔、东面有东江镇和朝鲜,对东虏形成了有力牵制,后金要担心老巢,每次的进攻的持续性不足,现在两翼反被清军控制,九边都在对方威胁之下,山海关外只剩一个辽西,完全无法威胁到清军。
“下官有一事,想杨老先生示下。”庞雨抬头看向杨嗣昌,“此次建奴退去,两年后又要再来,中间这两年里面,按建奴的惯例也不是缩在辽东不动,下官整理历年战况,他们还会在辽东周边进行一两次稍大规模作战,察哈尔、东江、朝鲜、大凌河、宣大便是此类,大人以为他们下一次会攻击何处?”
第(2/3)页